鎮平,古稱涅陽,金正大三年(1226年)置鎮平縣,著名詩人元好問為首位縣令。地處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西北側,伏牛山南麓,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轄12鎮11鄉409個行政村,總人口95.1萬人。是“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縣”、和“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示范點縣”,是國家命名的“中國玉雕之鄉”、“中國地毯之鄉”、“中國金魚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交通通信便捷,投資環境優越??h城距南陽機場僅30余公里,312國道橫貫東西,207國道縱穿南北,焦枝鐵路、寧西鐵路和即將開工興建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構筑了鎮平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國際程控電話、移動公司、國際互聯網可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務;日供水30000噸的水廠,330千伏和110千伏變電站、年供電3億千瓦時、供熱200萬吉焦的熱電廠,可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之用;接待設施齊全,高標準的鎮平賓館、裕隆大酒店、新紀元大酒店、交通賓館、玉都大酒店時刻提供熱情優質的服務。
資源秉賦獨特,合作領域廣泛。絲綢歷史悠久,燒雞久負盛名、黃酒享譽國外。是全國最大的觀賞魚養殖基地,全國最大的杜仲生產基地,全國 500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境內已探明礦藏有金、銀、銅、鐵、錳、石墨、花崗巖、大理石、白堊石、石灰石、云母等19種,其中石灰巖儲量達5億噸,是理想的的水泥生產原料;銅儲量4000多萬噸,石英石(硅石)儲量8000噸,經國家科研部門驗證,礦石含有56種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農業特色資源豐富,煙葉、桑蠶、林果、蔬菜、畜牧養殖、糧棉6大商品基地初具規模。
人文積沉豐厚,特色經濟鮮明。鎮平縣人民素有勤勞智慧、務實重干、勇于開拓的優良傳統。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總量中占居“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主導地位,在全省走出了一條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創造出了頗具影響的“鎮平速度”和“無中生有”的鎮平現象,備受省內外經濟界的廣泛關注。
縣域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地毯、玉雕、畜牧、蔬菜四大支柱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條進一步拓展,全縣已形成以縣地毯集團公司為龍頭的植桑養蠶、繅絲、地毯加工系列 ;以縣玉神工藝品公司為龍頭的玉料供應、加工、包裝系列,以縣畜牧養殖集團公司為龍頭的蔬菜種植、銷售、加工系列等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企業化群體,產業化體系基本形成。目前,農業產業化占農業總產值的70%以上??h域工業基本形成了以縣級工業為骨干,以集團工業和創匯工業為特色的鎮平工業新體系。全縣擁有輕化、紡織、機械、電子、皮革、建材、食品、醫藥、工藝美術等 10大工業門類; 蝴蝶花牌系列襪、五朵山牌麥飯石黃酒、林麻油和氟哌酸膠囊等產品在國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已初步形成了以本地資源為基礎,以傳統工業為特色,以出口產品為主導的新格局。全縣四級企業已發展到8萬家,從業人員24萬人,形成了以玉雕、絲綢、烙畫、地毯、皮毛加工、冶煉、建材等為主的16個行業群體和30個有一定規模的農村工業小區。各種規格不同、布局合理的綜合及專業市場120個。鎮平玉雕大世界、賈宋商品城、石佛寺玉雕灣專業市場、曲屯“中原汽車附件城”等馳名省內外。全縣綜合經濟實力在河南省處于第14位.
對外開放優勢突出,發展環境適宜寬松。鎮平已初步形成了以“玉雕節”為主體、以“走出去”為重點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大格局,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攸關鎮平形象和知商、愛商、富商、活商的開放氛圍在鎮平愈加濃厚。
近年來,勤勞聰慧、務實開拓的鎮平人民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鄉鎮企業大縣、沿線開發特色縣、財政富縣、綜合經濟實力強縣”四大戰略目標,強力實施“農業奠基,工業立縣.民營主導 城建拉動”戰略,鎮平的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四海賓朋來鎮平投資創造了日臻完善的軟硬環境.拓展了更為廣泛的合作領域。到2010年,鎮平綜合經濟實力將跨入全省10強, 實現工業經濟集約化,農業經濟產業化 民營經濟主導化,城市建設配套化。
新世紀,新希望。熱情好客的鎮平人民真誠歡迎國內外朋友來我縣觀光旅游, 投資置業。讓我們攜手并進, 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