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縣簡介

淅川位于河南省西南邊陲,豫鄂陜三省七縣市結合部,集山區、庫區、邊緣區于一體,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丹江口水庫水利樞紐工程主要淹沒縣和移民安置縣。淅川因淅水縱貫境內形成百里沖積平川而得名。全縣總面積2798平方公里,折420萬畝,其中耕地70萬畝,水域60萬畝,荒山290萬畝。轄16個鄉鎮,516個行政村,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5萬人。
淅川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春秋時為楚文化發祥地、楚始都丹陽所在地。曾誕生了商界鼻祖、越大夫范蠡,南北朝史學家、《后漢書》作者范曄,明代禮部侍郎彭凌霄等一大批在中國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著名詩人屈原、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杜牧、元好問都曾在此留下了光輝的詩篇;
地域經濟特色鮮明,發展空間廣闊。南宮絨毛、羊剪絨、毛氈特色產業舉足輕重。絨毛加工業,有加工攤點1600多家,梳絨機3500多臺 ,從業人員1.3萬多人,年產值超千萬元規模企業12家,2001年營業收入達到25億元。羊剪絨業,為河北省政府確認的特色產業,是亞洲最大的羊剪絨集散地和生產加工基地,
淅川古稱商於,沿丹江北上可達秦川,南下可抵荊襄直達武漢。京漢、隴海鐵路未修前,這里是連結東南與西北諸省的重要商業通道。清道光、光緒年間淅川曾兩度擢升為河南省直隸廳?!?
淅川區位獨特,資源豐富。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性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等五大河流,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庫,水域面積400平方公里,蓄水量174億立方米,是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頭;已探明可開發利用的礦藏42種,其中藍石棉、虎睛石和松香黃大理石儲量全國第一.
淅川是全國文物出土大縣,已發現春秋時期楚國古城址13處,古墓群5000余座,已出土文物7000余件。其中春秋銅禁的出土將我國熔模鑄造工藝的歷史提前2000多年,受到江澤民同志的高度稱贊。以丹江水庫自然風景,盛唐時期中州“四大名剎”之一的香嚴寺,荊紫關古鎮保存完好的清代五里長街以及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古城址、古墓群為代表的大批珍貴文物,構成融山水、人文資源、宗教和楚文化為一體,獨具特色的旅游景觀,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八條旅游熱線之一
淅川縣美食
·北京烤鴨 ·丁香肉絲
·麻婆豆腐 ·清炒駝峰絲
·豉汁魚云 ·糯米藕片
淅川縣特產
·紅栗南瓜 ·南陽黃牛 ·靈芝 ·金塔辣椒 ·山茱萸樹苗
淅川縣旅游特色
八仙洞
八仙洞位于丹江小三峽腹地、馬蹬鎮余溝村境內,即在小三峽居中的太白峽北岸之山勢凸出部位。它是一大型溶洞,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原為一古地下洞,洞的上方有上百米的巖石層,經長期的地殼...
淅川縣丹江水庫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位于漢江中上游,地處秦嶺、大巴山與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地跨河南、湖北兩省,天然入庫408.5億立方米,約占漢江流域水...
荊紫關法海禪寺
淅川荊紫關法海禪寺位于鎮區5公里的猴山之上,距今天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寺院分大雄寶、中殿、白衣閣等。半山崖壁上形成數百溶洞,洞洞相通,僅千佛洞、萬佛洞就有佛像數百尊。2002年...
淅川香巖寺
香嚴寺位于丹江水庫兩岸的群山環抱和蒼松翠柏之中,是中州“四大名剎”之一,有“千傾香嚴”之稱?,F存明清建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于唐,幾經廢興,鼎盛時期古建筑達470多間(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