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簡介

內鄉縣地處豫西南,南陽盆地西沿,面積2465平方公里,62萬人。全縣共有勞動力24萬人,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8萬余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5萬人。
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內鄉距焦枝鐵路南陽站和南陽機場50公里,境內縣、鄉、村三級公路縱橫交織,連續三年補評為河南省“一類公路縣”。312國道橫穿全境,53國道縱越南北。長途汽車東到合肥、南京、上海,南下襄樊、武漢、十堰,北抵鄭州、開封、北京,西至洛陽、西安,均可當日到達。
豐富的礦產水利資源。全縣已發現有金、銀、銅、石墨、大理石、硅線石、水泥灰石、高嶺土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30多種。黃金、石墨、硅線石、大理石、水泥灰巖等具有儲量大、質量好、品位高、露天易開采等特點??h內有湍河、默河、刁河、黃水河四大河流縱貫全境。有中型水庫3座,小型一類水庫36座,可為全縣工業、農業提供充足水利資源。
富饒的農業資源。內鄉縣屬于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適應于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河南省煙葉生產基地縣和優質煙葉開發區。全縣共有可耕地76萬畝,年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有小麥51萬畝、玉米20萬畝、紅薯18萬畝、水稻10萬畝、煙葉12萬畝、棉花10萬畝、小辣椒8萬畝、花生20萬畝、瓜菜10萬畝,種植量大,商品率高。全縣宜林面積168萬畝,活立木蓄集量220萬立方米,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林業基地有:干果林基地(板栗、核桃、柿子、銀杏等)20萬畝;鮮果林(蘋果、梨、獼猴桃等)20萬畝;木本藥材林(山萸肉、杜仲等)10萬畝;油桐林20萬畝;濕地松、火炬松林20萬畝;龍須草20萬畝;胡桑林10萬畝。其中養黃牛16萬頭,生豬28萬頭,山綿羊24萬只,家禽200萬只,是河南省主析肉蛋生產基地縣。
迅速崛起的地方工業。全縣已擁有化肥、化工、制藥、機械、造紙、建材、水泥、絲織地毯、食品加工、選礦加工、玉器雕刻等111個地方國營和集體工礦企業以及6800多個村組、個體聯營企業,年工業總產值6億余元。目前以地毯、玉雕為主導的工藝美術品和礦產、橡膠、軟木、化工等五大類75個品種已出口美、歐、東南亞、港、澳等國家和地區,橡膠軟木墊、吉仁露酒等38種工業產品獲省、部優質產品稱號。
不斷發展完善中的電力通訊事業。內鄉縣電力設備先進,供電質優價廉,同時擁有華中丹江-欒川電網、丹江-淅川電網、姚孟-南陽電網三條供電渠道。全縣共架設高壓輸配電線路1580公里,有110KV輸變電站和35KV輸變電站7座,實現了全年無停電日。郵政事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開通了程控電話,實現了國內國際直接和電報漢字自動譯碼。
美不勝收的名勝古跡。茶庵仰韶文化遺址、鄧窯遺址、元代文廟大殿、圣垛寺塔和清代縣衙等,標志著內鄉歷史的悠久和燦爛。座落在縣城東大街和清代縣衙博物館,為我國現存唯一比較完整的古勝不驕事,距今600多年,展現了典型的古代衙署建筑特色和藝術風貌,有“北故宮南縣衙”之說??h衙與仿清街渾為一體,構成巍巍壯觀的古建筑群。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菊潭公園、石堂山、啞女泉、五龍潭等名山名水,風景秀麗,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元好問等許多詩仙名人的千古絕句。座落在北就伏牛山腹地的寶天曼國家給自然保護區,面積2.4萬公傾,區內奇峰連綿,風景誘人,珍禽異獸、名稀植物種類繁多,既是生物物種資源學術研究的天然基地,又是旅游觀光的勝地。菊花故鄉在內鄉,內鄉古來有“菊鄉之稱”。每年11月5日-15日的中國內花節期間,縣城數十萬株菊花爭奇斗妍,吸引著八方來客。
內鄉人民熱忱歡迎國內外的朋友們來內鄉觀光旅游,投資開發經商辦企業。
內鄉縣特產
·紅栗南瓜 ·金塔辣椒 ·南陽黃牛 ·山茱萸樹苗
內鄉縣旅游特色
寶天曼風景區
寶天曼作為河南最早被批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又被聯合國教課文組織批準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區內有高等植物256科1054屬2911種
內鄉縣衙
內鄉縣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建于清代,占地2萬多平方米,廳堂房舍280余間。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封建社會縣級官署衙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心洞風景區
天心洞位于內鄉縣寶天曼生態示范區南緣,七里坪鄉三道河村孤獨垛的半山腰。洞口為罕見的對天直敞式,由一座二層仿古式琉璃畫亭遮蓋。入洞通道為九層垂直旋轉鋼梯。
五龍潭風景區
五龍潭位于夏館東5公里。景區內一澗串起十一個潭,于青山翠峰間如同一串閃亮的珍珠。頭潭峭壁上噴出一股清泉,落差89米,沖出一個直徑50米的深潭,如同輟在這串珍珠上的一顆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