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陽盆地北緣。全縣轄16個鄉鎮、338個行政村、60萬口人,總面積2946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和丘陵面積287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7.7%; 耕地近40萬畝,人均7分地、7畝山,基本格局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南召地貌多姿,山地、丘陵、平原俱全,是豫西可溝通南北的唯一關隘,被譽為“北扼汝洛,南控荊襄”的咽喉,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氣候屬暖溫帶與亞熱帶交匯區,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縱橫,南北動植物匯聚,適宜工、農、林、牧、副、漁各業的發展。 南召是中原人類的發祥地,早在五六十萬年前,“南召猿人”便在境內繁衍生息,手足胝胼,開發著這塊富饒 的土地。據科學考證,“南召猿人”與“北京猿人”的時代大體相當,是今天中原人類的共同祖先。夏商時屬豫州,秦時置雉縣,唐時為向城縣,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南召縣至今。戰國、秦、漢時期為中原銅、鐵冶煉的重要產地,今仍留有數十處古冶煉遺址。
南召山河秀麗,人文、自然景觀薈萃,是中原風光旅游勝地。境內有“南召猿人”遺址和猿人洞穴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5處。唐代古剎丹霞寺、宋代道觀興陽觀、五垛山北頂祖師廟,馳名豫西,吸引著數萬計的游人。國家自然保護區寶天墁、牧虎頂原始森林,是南北珍稀動植物寶庫,為中原唯一的天然植物園和動物園。兼有“北雄南秀”特色的石人山南麓風景區,林海莽莽,古木參天,絕壁林立,奇峰競秀,氣勢磅礴,集“雄、險、奇、秀、幽”為一體。龍潭溝瀑布群級數達11級,最高落差百余米,山水相映,風景宜人,堪稱“中華瀑布第一群”。人工湖──鴨河口水庫,水面逾10萬畝,湖光水色相連,亭臺樓閣櫛比。百尺潭大瀑布、仙人洞等自然景觀,氣象萬 千,景色迷人,是理想的旅游、療養、避暑勝地。南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F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達46種372處。金屬礦藏有銅、鐵、鉛、鋅、鋁、錳、金等, 其中鉛、鋅總儲量4萬噸以上,鐵、錳總儲量240萬噸,黃金已發現3 個礦帶,儲量豐富。非金屬礦藏主要有大理石、花崗巖、石灰石、螢石、鉀長石、石英、白云石、石墨等,其中大理石地質儲量20億立方米,花崗巖地質儲量2.5億立方米,水泥灰巖地質儲量44 億噸,石英總儲量100萬噸,石墨總儲量100萬噸,螢石總儲量4 萬噸以上。
南召名優特產馳名中外。
豐富的資源,適宜的氣候,孕育出了“柞木香菇”、“南召柞繭”、“南召辛夷”、“南召地毯”、“板山石材”等一大批名優特產,深受中外客商青睞。其中柞蠶生產歷史悠久,始于漢,興于明,盛于清?!皨D孺皆繅絲,家家聞機聲”,明清時期就被稱為“柞蠶之鄉”,現有柞坡105萬畝,是全國19 個柞蠶生產基地縣之一,年產柞蠶7萬擔左右,產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因之美名“召半省”。此外,南召辛夷也聞名遐邇 。
據史料記載:元末明初,該縣年產辛夷1萬多公斤,與山萸肉、冬花并稱“南召三大特產”,至今仍有500年以上的辛夷天然植物群落。 南召是辛夷最佳適生區域,產品色鮮、質佳,1997年版《國家藥典》把南召辛夷列為正品。據河南農大測定,南召辛夷揮發油含量高達4%-5%,高于其它產地的1-2倍,居國內同類產品首位。1991年獲南陽仲景杯中藥材國際博覽會金獎。
目前,該縣辛夷種植面積已達8萬畝、200萬株,年產干藥50多萬公斤,占河南省年產量的80%、全國年產量的40%,成為全國最大的辛夷生產基地縣,被國家林業總局、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辛夷之鄉”。南召辛夷花含揮發油3-5%,產量居全國之首。
南召辛夷
南召有著優越的經濟地理位置:國家“八五”計劃重點項目──鴨河口310萬千瓦火電廠已并網發電。 焦枝鐵路縱貫全境,公路交織成網,程控數字電話交換機國內聯網。南距南陽機場60公里,可飛抵鄭州、廣州、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寧西鐵路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開工建設,必將為南召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勤勞智慧的南召人民,利用自己的資源,發揮自己的優勢,務實苦干,苦創業,使南召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近年來,他們按照“重抓菌毯漁、常抓林蠶牧”的工作布局,以四高(高產值、高效益、 高品質、高稅收)、五化(區域化布局、規?;l展、一體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為發展方向,強力實施“168”工程,即建立一個鴨河庫區立體開發示范區,壯大食用菌、絹絲毯、水產養殖、經濟林、柞蠶、畜牧六大主導產業,開發“柞木香菇”、“南召地毯”、“鴨河魚”、“南召辛夷”、“南召柞蠶”、“波爾山羊”、“板山石材”、“皇路店花生”八大特色產品,使全縣已基本形成集高效農業、創匯農業、生態農業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縣。目前,食用菌、絲織地毯、水產養殖、經濟林、柞蠶、畜牧六大主導產業年產值已分別達到6600多萬元、4億元、40 00多萬元、1億余元、1885萬元、3.5億元。力爭到2003年,六大主導產業和八大特色產品產值分別達到25.97億元和17.62億元, 實現 “人均一畝高效田,一人一畝藥果園,人均增收一千元,全縣財政超億元”的奮斗目標。
山區的豐富資源、適宜優惠的軟硬環境、熱情誠實的南召人迎來了八方客人。外商絡驛不絕,合資獨資企業如雨后春筍,都在以投資與效益成正比的格局健康發展,展示著南召這片投資熱土的時代風采。樸實熱情的南召人正張開雙臂,敞開胸懷,熱誠歡迎更多的賢君志士到南召來觀光旅游、投資開發,共舉振興大業,共享文明之果。